法律案件及相关法律知识

用户头像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次吉拉姆发布于:2020-12-20 13:14:34
虽然这个案件不是发生在她身上,但我同学深有感触,安徽一名大学生遭遇校园*案件,损失8万余元。此类案件在校园中并非个案,让大学生了解防范金融*知识,提高金融安全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围绕防范金融*话题,对全国1051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四成大学生表示自己或身边人曾遇到过金融*,电信*、非法校园贷、*系导致被骗的常见类型,超九成受访者认为大学生被骗原因是防*意识淡薄,近六成表示喜欢通过短视频获取防骗知识。41.53%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或身边人遇到过金融*。这其中,电信*、非法校园贷、*等*类型最为多发,比例分别为74.34%、37.64%和36.06%。 “她缺钱了,看到有兼职信息,就抱着侥幸心理试了试。”商丘工学院学生陈宁的朋友曾遭遇过金融*。她说,朋友看到有*赚钱的消息,便交了培训费。一开始确实能赚到一些小钱,但她刷了几次金额较大的单子时,对方却不给返现了,“她知道自己被骗了,损失了三千多元钱,最终也没能追回来。” 通过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基本具备防范金融*的意识,也乐于通过短视频了解学好金融安全知识,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教育宣传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她建议,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在,一方面可以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平台加强金融安全教育,强化大学生防范金融*的意识;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应当牢记“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消费警惕掉进陷阱,生活拒绝盲目羡慕,交友设置一定原则”,“平时多关注相关资讯,掌握基本法律常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合理的消费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