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17汉教1班张瑞娟:如何分辨疫情中的谣言 主题:新冠病毒肺炎时期“我”和“我的祖国”

用户头像
来自闽江学院-张瑞娟发布于:2020-02-24 20:06:36
近段时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正牵动着每一位国人的心。自疫情发生以来,网上各类消息层出不穷,真假难辨。公众对各种信息高度敏感,既是一种面对紧急事态的本能反应,也是一种对患病同胞的真诚关怀。但是,我们身边却有一些人乘虚而入,散布谣言,混淆视听 扰乱人心面对众多有关疫情的谣言。面对这些真假难辨的信息,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在看完以后在没有真实调查的前提下,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微信群,让这类未经求证的消息迅速扩散,最终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给国家、家人、朋友、自己都带来了很多麻烦。 那么如何辨别谣言?理性和信心是最好的“疫苗”。应对谣言,对非权威渠道发布的信息,我们不应该照单全收,而要“让*飞一会儿”之后再仔细鉴别、多方求证。对于吸烟可以预防新冠肺炎,饮用高度白酒可以抵抗病毒等明显违背常识的“知识类”谣言,切不可轻易相信,盲目跟风传播。 我们应该避免恐慌,克服消极情绪,理性对待,切勿盲目跟风,保持清醒 冷静面对一切,谨慎对待,合理分析。网上流传的很多消息,在经过合理的分析以后都能很快地辨别出真假。 如果对面消息无法通过常识分析辨别,我们可以向权威机构、专家求证。比如:左氟沙星眼药水可防病毒从眼部进入。这个消息涉及到专业的药理问题,很多人都无法从现有的知识储备中辨别出真假。对面这种消息,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求助专家,通过专家的专业知识了辨别真假。暂时搁置,静待官宣。还有一部分消息涉及到新的病理知识,现有的知识无法解读,对面这种消息,我们就要暂时搁置,静待官宣。 当然,面对各种谣言,能够有能力鉴别并非易事,人们难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坚决服从各级党委、政府的应急防控部署,全力做好自己的事,把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作为一种基本的公民自觉和道德素养,防止被各种谣言牵着鼻子走,成为谣言“病毒”的次级传染源、传播者。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