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我→【官方有奖】民法典学习感想←回复我

用户头像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王汉威发布于:2020-12-16 17:26:54

同学们,在了解学习民法典后有什么感想呢?在下方回复出你的想法吧!我们将从评论的同学中抽取5名同学,赠送由石工易班工作站送出的精美纪念品五件以及神秘大奖一件!快来参与吧!

点赞 (3) 回复
1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陈亚欣发布于:2020-12-26 08:32:49
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就是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保障私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充分保护私权,才能全面保障和维护公民的切身利益,并有利于规范公权。民法典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汇编,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新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反映出一个民族对生存发展民生关键问题的基本立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李杨楠发布于:2020-12-26 16:48:29

学习过民法典后,我主要有下面的一些感悟:

       首先,《民法典》的颁布于实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民法典》的颁布事关每个公民“从胎儿到身故后五十年”漫长岁月的切身利益保障,与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其次,《民法典》为我国特色主义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民法典如同一个无形的天网,全方位保护着人民的民事权利,每一条法律规定都凝聚着社会生活规则的最大共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法律建设更加深入人心。

       最后一点,民法典的编纂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精神。民法典的编纂到现如今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它经过反复修改,充分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直到最后该法典在本次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和愿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原禄宸发布于:2020-12-26 17:02:04
《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民法典全面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呼应了我国国情的现实需要,通过具体规范,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覆盖了所有年龄段的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回答了时代要题,体现了全面关怀,实现了从法到典的跨越,,致力于解决生活难题。《民法典》不仅提现在对人的关怀,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体现,为中国创新创造提供了不断成长壮大的优渥环境。民法典的出台,彰显了“中国之治的力量,记录着中国法治的改革历程,是中国人民一生守护的人民情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迈新台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杜杭城发布于:2020-12-26 19:40:28
都是有为的石大学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胡喆发布于:2020-12-28 07:38:32
以民法典颁布施行为契机,坚定全社会的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人们在内心深处对法治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包括认同、信服、尊崇、敬畏等要素,体现的是对法律自觉自愿地忠诚和尊重。民法典的调整对象系全社会占比最多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民事主体的法治信仰状况决定了全社会的法治信仰水平。一方面,民法典是人民合法权益保障的宣言书,它通过确认和保护民事主体各种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能够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法律权利的“获得感”;另一方面,民法典为民事主体的各类民事活动设定行为规范和基本遵循,同时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贯穿与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原则的保障,凸显以人民为中心与保障人民权益实现的重要思想,体现秩序和充满美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应借助生动、易懂、精准的民法典普法活动,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就在其身边,且伴随其一生,以此逐步培育并坚定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认同、信服、尊崇与敬畏等情感。 深刻领会民法典的精神要义,夯实全社会的法治理念。全社会要透过民法典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是要进一步厘清国家机关履职用权的界限。民法典是调整民事社会关系的基本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很多规定同有关国家机关直接相关,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国家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必须清楚自身行为和活动的范围和界限。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国家机关执法司法为民的法治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国家机关的决策、管理与监督等执法与司法活动要以不得违背法律法规随意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为底线,要以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更好实现为追求,从而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人民性。三是要透过民法典深刻领会服务大局的法治理念。毫无疑问,民法典要以确认和保护民事权利为首要任务,而民法典引入环境保护原则,重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等制度创新体现了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局中的重要意义。 学好用活民法典,强化全社会的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要较好地改变过去人民群众遇事找人不找法的现象,应通过学好用活民法典以强化全社会的法治思维。一是全体社会成员要认真地对待民法典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以法律思维来指导各类民事活动的开展。二是倡导全体社会成员将遵循民法典作为一种基本生活方式。民法典构建的社会经济生活基本秩序和践行的权利保护理念,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体现,遵循民法典、遇事找法、化事靠法应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基本生活方式和新风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胡喆发布于:2020-12-28 07:40:08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贯彻好实施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7F 用户头像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胡喆发布于:2020-12-28 07:40:56
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推动我国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充分调动民事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更好地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胡喆发布于:2020-12-28 07:41:47
民法典彰显“人民至上”。民法典全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原则,围绕人民权利书写,每一款条文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是人民权利的法律宝典。还体现在编纂过程中汇集民智,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应了人民法治需求,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胡喆发布于:2020-12-28 07:42:32
实施民法典,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我国各方面共同努力,常抓不懈。履行党员职责、行使公职权力、开展长期有效工作,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不仅要考虑民法典规定,还要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维护好民法典权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才能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蔡文晖发布于:2021-01-04 18:59:53
近些年,随着网络和科技的发展,个人信息安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越来越严峻,当今时代,人格权保护面临一系列新挑战,也让社会各界对于新的民法典充满期待,所以,仅仅从立法技术层面解读民法典是不够的,应当从立法精神层面对民法典深入解读,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人格权独立成编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中国民法研究会副会长杨震先生曾解释说,我国民法典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上,其特点是"重人轻物"。因此,我国民法典是以"人格权"为中心的民法典。因此,本质上说,尊重人的个人尊严和生命尊严,尊重人的人格权利,是我国民法典闪耀人性光辉的体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朱雨洁发布于:2021-01-06 11:43:40

《民法典》的通过值得肯定,但只宜实事求是地肯定。《民法典》集中和统一了我国现有的民事法律规范、消除了原有民事法律之间的显见矛盾或冲突,在有些方面也修改、充实了原有规范。在世上各种法律中,各国间最可比照的法律是民法,因为都是要解决以个人为主的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你把几十、上百年前本国或外国某部民法或民法典原封不动搬到当代中国来施行,也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所以,我感到,这次编纂民法典虽是一个很大的立法工程,但基本上属劳动密集型的活儿,不是特别困难的工作,并无原则性、实质性争议要解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