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悦享之第三本书短篇小说

用户头像
来自东莞城市学院-蔡思宜发布于:2020-04-06 16:23:55
一 刘心武《班主任》 刘心武的《班主任》讲述了身在文革后肩负学生思想上拨乱反正的重任的老师面对文革后学生的思想的思考与改变。这篇短篇小说很明显带着时代的痕迹,散发着都有的时代风气。从这篇小说里我们可以窥见文革对当时的青少年的思想压迫之深,以至于学生说出“报纸上没有推荐的书,就是禁书。”而没有自己的思考。 我认为虽然一样是伤痕文学,对文革的反思作品。刘心武的《班主任》比卢新华的《伤痕》更有自己的思考,更能让人深刻地体会到“救救孩子”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东莞城市学院-蔡思宜发布于:2020-04-06 16:28:13
二 卢新华《伤痕》 卢新华的《伤痕》选材是当时那个年代年轻人们的一个缩影,这正是因为是缩影,才更突出年轻人内心的隐痛。这种隐痛在那个年代说出来是可耻是对立的。所以卢新华的《伤痕》与其说它的审美价值,不如说它的文学地位。它是充当了那个时代文学伤痛的宣泄口。虽然结尾处强行升华还是跟传声筒一般,但它的的确确有可取之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东莞城市学院-蔡思宜发布于:2020-04-14 23:01:43
三《现代诗100首》最近最喜欢的诗是里尔克的《总是一再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东莞城市学院-陈秋华发布于:2020-04-20 12:22:27
《班主任》对文化知识的肯定,对民族精神危机的忧虑,以及对造成这一精神危机的极左愚民政策的批判,在相当程度上疏离了文革文学来颂歌主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东莞城市学院-陈秋华发布于:2020-04-20 12:23:48
《班主任》满足了当时的社会期待,并且没有触动到意识形态敏感神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