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点亮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坚守在边远、贫困、艰苦地区的教师们因奋斗而“最美”,被他们温暖守护的学生们的未来,也因奋进而闪光。
张杰、王秀秀夫妇:走了几万里只为“一个都不能少”
张杰是河南师范大学2009届毕业生。毕业时,他和女友王秀秀放弃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山西省临县,成为林家坪镇初中特岗教师。
不久之后,张杰、王秀秀共同接手了一个班。满怀热忱的他们,推开教室门时却愣住了:全班50多名学生,只有30多名按时报到。通过走村入户反复做工作,他们终于说服了不少让孩子出去打工的家长,让孩子们回到了校园。
11年来,张杰、王秀秀的足迹覆盖周边40多个村,家访累计行程数万里,只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他们继续返回学校,接受教育,这也是特岗教师走进农村的特殊使命。”张杰说。
刘秀祥:为了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12年前,背着母亲上学的刘秀祥感动了很多人。8年前,大学毕业本可月薪过万的刘秀祥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成为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的一名教师。
“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刘秀祥深知上学读书对山里孩子的重要性。执教8年,刘秀祥上课之余坚持到学生家中家访,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了望谟县的各个乡镇,摩托车骑坏了8辆,先后把40多个孩子从打工的工地拉回了校园。
“越是偏远的地方越是需要优质的教育,越是需要优秀的教师。”刘秀祥授课之余,还到各地给学生们讲述自己的故事,鼓舞大家迎难而上、勤奋学习,至今已经超过1100场。
蒋春凌:让“折翼的天使”自信翱翔
一枚枚闪光的奖牌,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浙江省诸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在赛场上拼搏取得骄人成绩的背后,是蒋春凌如母亲般的关爱和鼓舞。
残障孩子们的压力大,更需要用合适的方式帮他们找到自信,找回尊严。体育教师出身的蒋春凌决定鼓励孩子们参加体育运动,发掘他们的潜能。从教三十余载,蒋春凌培养的学生中,涌现出多位全国特奥会和残运会冠军,有不少还被选入专业运动队。
“我们的爱、付出和专业引领,是对孩子的最大鼓舞和支持。”蒋春凌说,如果再做一次选择,她依然愿意成为一名特教教师。
王菲:在网络课堂里改变乡村教育的面貌
“同学们好,我是菲儿老师……”打开电脑,点开直播,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荆家镇中心中学教师王菲与学生们如约在网络课堂中见面。
刚刚从教时,从大城市毕业到农村任教的王菲,曾因乡村学校缺少优质资源而一筹莫展。
2012年,王菲带着学生们尝试网络学习。2015年,王菲开始在网络课堂上为学生教学。这些年,王菲共直播公益网课500多课时,为6万余名乡村教师进行培训,课堂辐射全国30余万名中小学生。
马文燕:一砖一瓦为学生筑起温暖的“家”
把简陋的校园变成学生喜爱的课堂,甚至从无到有创办一所崭新的学校,充满艰辛。对此,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第四幼儿园教师马文燕却并不畏惧。前不久,她带领建设起来的西吉县第四幼儿园以崭新的面貌对学生敞开了大门。
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马文燕曾把一所只有半间房子的乡村学校,变成拥有2层楼、8间教室的标准化校舍;曾带领师生大幅提升学习成绩,把一所普通的乡镇小学变成周边最好的学校。投身幼儿教育以来,她亲力亲为地参与到校园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用一砖一瓦为孩子们筑起温暖的“家”。
凉山支教帮扶团队:手挽手心连心打赢“接力赛”
2019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凉山教育帮扶行动,组织“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项目学校的教师到凉山支教,30个省份、200余所学校选派的540余人次到岗任教,覆盖凉山彝族自治州16县市94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为当地学校补充了一批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骨干,示范带动了凉山州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支教帮扶团队成员满怀对学生的爱和对大凉山教育的责任感,努力改变着当地教育的面貌,同时也将支教过程中汲取的精神养分带回到各自的岗位上。正如支教帮扶团队成员所说,老师们像一颗颗星星,照亮大凉山每个孩子的梦想;他们也像一座座桥梁,连接起两地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