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学习十九大五中全会精神@班级学号后三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用户头像
来自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陈维豪发布于:2020-11-20 17:13:1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 2020 年 10 月 26 日至 29 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 198 人,候补中央委员 166 人。中 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 的十九大代表中的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 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 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 认为,一年来,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 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 战,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把人民生命安全和 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深化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 “六保”任务,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疫情防控工作 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人民 生活得到有力保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推进, 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全会一致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 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 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实践再次证明,有 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全党全国各 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 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 向前进。 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十三 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 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 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 持续优化,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脱贫攻坚 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 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 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 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 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 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 战略成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 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 谐稳定。“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 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 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 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 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 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 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 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 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 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 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 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 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 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 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 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 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 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这 就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 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 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 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 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 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 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 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 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 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 原则,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 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 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 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 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 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坚持党 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 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 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就是:经 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 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 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 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 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 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 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 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 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 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 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 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 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 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 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 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 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 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 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 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 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 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 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 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 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 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 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 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 拓展投资空间。 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 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 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 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 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 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 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 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会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