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经济学学生的认知当中,光伏产业是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其中一重要原因就在于政府给予光伏产业大量的专项补贴资金。在嘉兴光伏产业园调研时,我们特意询问了企业家有关产业补贴政策的相关事宜,企业家表示自己主营业务是硅片和太阳能电池板,但是没有得到过光伏产业的专项补贴(我当时还询问有没有税收减免、融资优惠等更为间接的补贴,企业家表示任何形式的补贴都没有过),当然企业家也提到了,可能是限于企业的规模,如果没有特殊的“政企关系”拿不到补贴,他表示规模较大的光伏、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更加容易得到补贴,因为他们有实力开展“政治公关”活动。
在和两家年营业额超过千万的新材料企业(碳纤维、玻璃纤维材料)、玻璃企业(光伏玻璃与伏法玻璃)的大型企业交流的过程中,企业家告诉我们补贴也不是像大家所想那样多,新材料企业几乎没有获得过产业补贴,玻璃企业则表示专项的资金补贴和融资优惠基本没有,但是有一些税收减免优惠以及政府工程的竞标权,他们表示政府的产业补贴政策,主要是以创业资金、税收减免的形式补贴给了初创的小微企业,像他们这类成熟的大中型企业,除非倒闭破产要影响到地方财政收入,否则地方政府也不会有意扶持。
那么产业补贴哪去了?是补给了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呢?在本期调研的数据清理工作完成之前,我们还无法做出分析判断,不过这至少给了我们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在我走访的嘉兴、上海两地200多家企业大都没有收到过或者没听说补贴事宜,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个人走访的样本量有限,“管中窥豹”有偏差。不过,从产能过剩的角度上至少说明了现行产业补贴政策存在的一个问题:需要产业补贴的企业难以拿到补贴,实际上不需要补贴的企业又被“补”的“虚胖”,政府应当把握好产业补贴的“度”,不作为、乱作为,最终伤害的都是整个产业。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