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在我们的认知里,花朵就应该是被父母精心照料、耐心呵护的。在我们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虽说他们有着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上到国家领导人、小至我们这些大学生,他们理应是在充满爱的环境下生长的。可是,我认为他们大部分得到的爱是博爱,这些博爱可以给孩子物质上的关怀、以及告诉孩子们:他们仍然被社会所惦记着。但是这种爱只是笼罩在表面,无法做到想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的主题是关爱留守儿童,我也曾和中国海洋大学的一位同学探讨过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问题,很巧的是,我们的看法都达成了一致。太阳村里面的孩子大多数都为高年级的小学生以及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太部分的孩子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青春期的叛逆。虽说太阳村的老师们会尽最大的努力照顾好孩子们,可是奈何僧多粥少,时间长了老师们难免力不从心。这时,孩子们若出现不恰当的言行举止,而没有被即使遏制,很有可能走上弯路。孩子缺乏的是一位贴身的引路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们最好的引路人就是父母。但是由于客观原因,这些孩子的父母都阶段性无法参与孩子们的成长。这时,不仅需要老师们更加劳心劳力,也需要社会上的长期志愿者们,为孩子们的茁壮成长撒一份养料。
其次我担心的就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尽管我不得不说太阳村为了孩子们的教育尽心尽力。不仅最基本的义务制教育的到了保障,而且太阳村也会通过其他一些实践活动提高孩子们的素养。例如让他们自己种菜,照顾自己所种的蔬菜瓜果,禁止农药,这是教育孩子们要有责任感,要对自己的产出负责;让孩子们进行义*,*的东西就是自己的手工艺品以及种植的农产品,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教育孩子们: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但是,大部分的孩子最终面临的是高考。太阳村没有稳定的政府拨款,无法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平常人家孩子所得到的教育资源,例如一对一、课外班。虽说接触到的太阳村孩子很多都天资聪颖,但是外界的环境对最终的结果在某些程度上也是决定性因素。所以非常希望,社会的一些老师们能对太阳村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们进行支教或者小额收费的教育,用微薄的力量帮助这些孩子们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我深知由于个人原因,这次太阳村的实践活动持续时间并不长。但是每一天,每一个人都是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用行动表达我们对孩子们成长的关爱。每天的午后,趁着孩子们没有繁忙的课业,我们总是会陪孩子们在那个挂满风车的小操场上玩一会。扔沙包、踢足球是我们最喜爱的活动,孩子们非常地活泼,他们在空地上追着闹着,释放着他们作为孩子的天性。这几天我见到他们远超同龄人的成熟和懂事,此刻看到他们沉浸与简单的小游戏中,感到十分地欣慰。不同于现在的大多数孩子,他们没有手机、电脑等娱乐设备,只是开心地围着秋千打转,互相嬉闹,阳光下他们展露的笑容便是整个太阳村最宝贵的东西,也是所有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