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第五天

用户头像
来自浙江理工大学-李雨馨发布于:2018-08-16 00:45:04

2018年7月23日,我们来到了位于杭州中河西岸,南至鼓楼前,北至河坊街的打铜巷,探寻打铜巷内手艺人的生活。在南宋时这里便开始有铜锡五金铺,清末至民国时期达到鼎盛。这里曾经是铜艺铜作的集聚地。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如今的打铜巷已经没有一家经营铜制器具的店铺,巷子中的大多数门户大门紧闭,褪色的楹联与泛灰的墙壁透出破败的气息,仅有几家开门的菜馆也门庭冷落,打铜巷的“打铜”二字在如今看来仅仅表示一个名字,并没有实际含义。大概是为了与南宋御街的旅游发展相配合,打铜巷被打造成了与铜毫无关系的美食一条街,可是在美食的经营上它也并不成功。南宋御街中游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各类小吃夹杂着西方快餐、甜品店和各样商店挤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喧嚣浮躁的商业化气息扑面而来,与之相邻的打铜巷却格外寂静冷清,偶尔经过打铜巷的游客也并不知道这条小巷的名字,这种情况让我们感到十分惋惜和无奈,期待中叮叮当当的打铜声完全被遗忘在岁月的变迁里,昔日的能工巧匠们也再难寻到了。这种现状让我们不禁开始反思,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发展经济、获得利益之间究竟应该如何取舍?打铜巷今后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是否有可能重现当年打铜一条街的盛景?在之前对陈顺兴的采访中,陈师傅也曾提到希望能在打铜巷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铜铺。既然名为打铜巷,就应该传承其历史意义,将杭州所有的铜艺匠人集中在打铜巷,让其成为真正的铜文化一条街,在这里让中国游客得以了解自身传统,让外国游客能够了解中国文化,如此一来在旅游上也比单纯的美食更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与南宋御街也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保护和弘扬了传统文化的同时保证了经济利益,岂不两全其美?

在整个社会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杭州的铜雕文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但大多默默无闻散落在民间小巷中,鲜有人知晓,随着老一辈手艺人的老去,浮躁的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渐渐地被人遗忘,年轻一代人对于这些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当现实摆在眼前,只有很少一部分手工艺人能将自己的技术做大做强,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都在孤独的老去,就像陈师傅说的,“这门技术由我而生,也由我带到棺材里去罢了。”——我们不愿每一门艺术都这样消亡。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仅靠单个手艺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通过合理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为传统铜雕工艺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增进大家对铜雕的了解,培养人们对铜雕的兴趣,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为保护贡献力量,才能让铜雕文化在新的时代蓬勃发展,焕发新的活力。

作为大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运用社交媒体手段将这些艺术公开在世人眼前。并不是艺术不重要,而是太少的人了解这些艺术以至于还未发掘出这些艺术的重要性。我始终相信,滴水也能穿石,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总是会有更多的人了解铜雕,认识铜雕甚至想要学习铜雕文化。保护铜雕文化,我们始终在路上。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