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五团十一队参观桐乡市非遗馆

用户头像
来自浙江理工大学-李凡玉发布于:2018-08-29 19:31:32

7月12日 周四

今天下午,实践团小分队来到桐乡市非遗保护中心,在非遗办公室主任冯主任的带领下参观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走进非遗馆,映入眼帘的便是古色古香的江南水乡的建筑,大门上方正中间是一个桐乡人自己造的字,念做二十四分,大字两边是励志栩栩如生的彩凤。紧接着,冯主任为我们介绍了桐乡的蚕文化,关于蚕桑娘娘的各种传说以及桐乡人养蚕的过程,还有桐乡由蚕桑从而发展起来的各类风俗节气,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高杆船技,高竿船技表演时,在水上的一条大船中央摆放着一块可旋转的巨型石臼,上面插一根三四丈高的带梢毛竹。民间将毛竹比喻成“蚕花竹”,表演者身着象征蚕宝宝形象的白色服装,沿竹竿而上,爬至梢顶,在弯成九十度的毛竹上表演各种惊险动作。 爬高竿的全套动作有十八个:顺撬、反撬、反张飞、硬死撑、扎脚背、扎后脚、扎脚踝、扎脚尖、坐大蒲团、咬大升箩、咬小升箩、扎后脑、围竹、掮竹、蜘蛛放丝、张飞*肉、田鸡伸腰、倒扎滚灯。整套动作固定而连贯,极为惊险,集强身、耍技、表演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娱乐价值和观赏价值。

来到展馆二楼,我们看到的就是桐乡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作品,在这里,我们了解到桐乡的一个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个国遗以及20个省遗项目。馆长还特地向我们介绍了89个寿山石石刻,其中每一个石刻都代表着一项桐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宝,是非遗馆最重要的镇馆之宝。在众多非遗作品中,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剔墨纱灯,由于剔墨纱灯传承人去年去世了(享年七十九岁),馆中仅存的几盏灯就显得更加珍贵。

桐乡非遗馆为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许许多多的努力,这几天非遗馆也在开办各种非遗文化的免费培训班,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桐乡居民们能够深入认识了解非遗文化,从而自发自觉保护非遗文化。我相信,有那么多人为了保护非遗文化而努力,这些非遗文化一定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与传承。

——李凡玉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