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没有苦口婆心的调解(下)
将争议止于一杯茶水、一张茶桌。
题记。
第二天,来到现场,我发现双方当事人还都是和和气气,生鲜超市也并不是我想象的样子。电视剧里演的那都是经过艺术手法修饰的,而现实就是去了雕饰的平淡。没有大场面,就是一张圆桌,几杯清茶,两位当事人和各自的律师坐在圆桌的一侧,毅伯、书记员姐姐和我坐在另一侧。
毅伯开口的第一句就是:“我今天来就是来化解大家之间的矛盾的,今天我只是一个调解者,不是宣判者。”这似乎说到双方当事人的心坎里了,我看到他们的表情明显缓和了许多,现场气氛也不显得压抑了。他们一致认为,大家是老乡邻,进了法院、打了官司是一件很伤和气的事。毅伯也是一个老福州了,也许是调解的气氛正好,大家都说起了福州话,现场气氛更加融洽了。但是,被申请人一方表示自己也是因为被“欺负”地太惨了:工商部门说这个店面是违章建筑,小吃店没有经营场所,由此无法办下营业执照;租赁店面的实际面积没有达到合同中约定的面积,租金却又高的离谱,这下生意做不下去了,还白交了那么多的租金。是啊,商人眼中“利益”为先,但是却忘了诚信是做人立世之本。没有唾沫横飞,没有咄咄逼人,被申请人只是淡淡地诉说自己的“冤屈”,申请人也表示同情和理解……
这次去到现场促成了双方达成和解合意,双方关于协议条款的内容,还需要他们自己去协商。后来申请人律师还来到法院提交协议书,但是被申请人一方却对赔偿的数额不满意,这又要让毅伯费一番周折了。
官司打的,无非是争夺自己的利益。但是,双方在打官司上耗费的成本早已超过了诉讼标的。如果双方在各自的立场上退一步息事宁人,案结事了,将可能继续耗费的时间、精力损失降到最低,难道不好吗。毕竟本案的双方当事人都是老乡邻,而且申请人一方是明显有过错的。这次调解,我充分体会到了“乡邻纽带”和“把柄”的作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调解基础。家乡话一说,距离似乎就已拉近了许多;把柄握住,便不敢嚣张。我想,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中,如果以后我也遇到需要“调解”的事情,我也应该紧抓住某一“基础”,围绕此基础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