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儿童孤独症”医疗康复教育现状

用户头像
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章淑萍发布于:2018-08-31 16:25:25

在我国,长期以来,自闭症儿童是个被边缘化的群体,幸而近几年,经过媒体报道、社会群体呼吁,这群“星星的孩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006年,我国首次把自闭症列为精神残疾类别,被纳入相关保障体系。

浙江省于2011年将儿童孤独症列入规定病种支付范围,纳入基本医疗保障;2015年出台《浙江省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与补贴制度实施办法》,改善早年的“浙江省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内容,把财政补助和康复服务对象从原0-6岁放宽到0-8岁,提升原1.2万元/年的康复训练补助至2.4万元/年。

同时《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提出,提升医疗康复服务和救助工作,推进康复教育基地建设,加大地区间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转介力度。浙江发布了省第一个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五年专项规划,把自闭症群体纳入了特殊教育服务范围。

目前全省有42家孤独症康复机构,其中省残联所属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青苹果乐园,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机构,另外还有圣爱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康乃馨儿童康复中心和启明星儿童康复中心等民办机构。

2015年,浙江省拥有了第一个自闭症农疗基地——“星星的果园”。

根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保守推算,浙江省0至6周岁自闭症儿童人数超过5000人。但全省四十多家孤独症康复机构,仅收纳约600名患者。即使是“青苹果乐园”全年也只能收纳约120名孩子。

媒体曾报道,公办的康复机构供不应求,出现患者“排队”的现象,而民办的则普遍费用昂贵,有的以小时计费,政策上的补助对很多家庭可谓杯水车薪。也有康复机构的人员表示,机构用地、规模、以及师资来源和稳定性也是民办机构面临的问题。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