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观后感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刘洋发布于:2020-11-08 12:30:53
《可可西里》对于自然严酷环境的呈现,诸如大片大片荒无人烟的无人区、冰雪覆盖的极寒世界、流沙吞噬生命的无能为力等,其实是一种对客观环境的白描,也不经意间反衬出在环境如此严酷的艰难绝境,竟还有一群胆大包天的盗猎分子肆无忌惮冒险去盗猎藏羚羊的皮毛以谋取暴利,血腥的资本积累,人性的猖狂在利益的驱使下居然能达到此等魔鬼都叹为观止的变态地步,实乃令人毛骨悚然、喟然长叹。但在不毛之地与盗猎分子誓死*的守卫者们,不为金钱名利的自发民间组织,只为心中坚守的信仰和天将降大任的职责,亦然捍卫青藏高原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崇高意志,便更值得大众肃然起敬、刻骨铭心。 西藏人民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大概源于佛教中众生平等的慈悲,影片中开头和结尾的天葬庄严肃穆呈现出生命逝去后无悲亦无喜的宗教仪式感,虽然天葬的习俗并非源于佛教本土而源自于西藏本自风俗的传承,但我们仍能透过镜头感受其间所酝酿的神圣和无常。 诚然此片在影史的地位毋庸置疑,但若从风土实际状况分析,仍有一些与现实情况不互吻合的纰漏硬伤。譬如影片中多次提到可可西里是一片荒无人烟、水草不生的无人区,可既然大片大片的藏羚羊能在此地迁徙栖息繁衍活动,怎么可能荒无人烟、水草不生呢?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寻找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环境来定居必是水草丰茂、气候适宜的甘美之地,若环境极度恶劣,根本无有生命成长的立锥之地,即使气候寒冷严酷如南极,企鹅的生存之地也不是在冷死人不偿命的南极点,而是在气候相对温暖的南极圈。趋利避害是所有生命的天性本能。而且可可西里之所以会有“圣地”的美誉,更不可能是因为其的荒无人烟,而恰恰是由于其环境的水草丰茂、万物和谐。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