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合一论——中医学中的“形”与“神”是一个对立统一概念;“形”是指有形的物质“神”是指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内经》称“阴阳不测谓之神”。在人体;“神”用来说明复杂的生命活动及各种各样的生命现象,中医认为“神”不能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形神俱备是人体生命的象征、形神分离就意味着死亡。
心主神明论——中医学认为“神”的一切活动都由心来主宰,叫“心主神明”。在中医学中“魂”“魄”“意”“志”均属神的范围。“魂”是指在“神”的指挥下的一种快速反应,亦步亦趋的低层次的精神活动;常和睡梦有关。“魄”是指与生俱来的一些本能活动和感觉功能。“意”和“志”则是指记忆力和记忆力的保存。
心神感知论——中医认为人体所有感知觉都由“心神”主导,并通经络与感觉器官(目、耳、鼻、舌、身)相联系。
五脏情志论——是研究情志活动与脏腑关系的理论。“喜、怒、忧、思、恐、”称之这“五志”。七情五志是人类情感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情志变化。中医学认为情志活动是内脏机能的反应,是以脏腑为物质基础的,情志活动与五脏的关系为: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当脏腑功能发生变化时,人的情志也相应变化。如肝气盛时人易怒;心气盛时人易喜;肺气盛时人易悲;肾气虚时人易惊恐等。情志过急,又会伤及内脏。如暴怒伤肝;过喜伤心;忧愁伤肺,思虑伤脾,惊恐伤肾等。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