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一个马克思会使世界都震撼, 为什么人可以做出这样伟大的事业, 创作这样伟大的著作?而且即使死去几百年都无法让人忘却?反而 他的名字在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听到?我说过, 他说树立的理想和目标是宏大的, 他希望的社 会是关系这个星球每一个人幸福的的社会。 他所建立的思想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和解放。 我 想是他内心的博爱和大度引导着他的前进, 使他留名于世。 在中国相信也有这样一位为人可 以与之契合,杜甫。杜甫之胸怀,容天下之穷苦。记得杜甫有那么一句诗“ 安得广厦千万 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 亦足! ”为穷苦大众之饥寒而悲伤,为人民的悲苦而奋发。正是这样的博爱成就了杜甫,使 他的诗句和名字长存人世被人传为佳句而被世人敬仰。
有些人死了, 却活在我们心里, 有些人活着, 却不见得不如死去。 人与人的差距有时不 知道为什么会差距这么大。 有马克思这样博爱的胸怀的人实在太少。 当今社会人性的丑陋一 一上演。 红鸡蛋, 毒奶粉, 楼歪歪一件一件的呈现, 他们所希望的只不过是自私自利的利己 之心,而不知这样的漏洞最终会捅破。当你伤害了群众,得来的惩罚,便是不可估量的。小小到家庭, 大到国家, 每个人若是彼此关爱谦让些, 这个社会, 这个世界就不会显得那样的悲 剧化吧。 人活着也许不能想马克思那样普照大地, 但起码有些人性, 起码有些善与美的观念吧。
于丹论语中曾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学生问孔子, “信念,武器,粮食中,如果一 个国家一定要除去一个,你会选择什么呢?”孔子说“武器”学生问之,孔子答“一个和平的国家, 本着内心对国家信念, 和已有足够的粮食, 不需要战争就会强大起来, 所以选择武 器”学生又问“如果还要去除一项呢?“孔子答到”粮食吧?“学生困顿。问一个没有粮食 的国家能为一个国家吗?” 孔子说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粮食, 但有着对国家的信念和自己的 原则, 仍可以称为一个国家, 如果一个国家有了粮食没有了信念,那么人民必然散乱, 心中 无国, 哪里来的国家?” 孔子认为信念比粮食重要。 在这里不得不提起以为伟大作家朱自清 之死。 朱自清在饥寒之时美国发放粮食想以此得以民心, 可是朱自清就是本着这颗爱国之信念饥饿而死。